身心–淨土的生命故事 禪修中心禪堂板首∕ 果興法師

 

法鼓山人文社會基金會10月28日在德貴學苑二大樓大殿舉辦心靈講座活動,邀請法鼓山禪修中心禪堂板首果興法師演講「身心-淨土的生命故事」。法師以自身的成長經歷,並以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教導開示,說明人間淨土的實現在於人人實踐菩薩道的修行。

 

果興法師從童年讀書、當兵、皈依出家到近年治療腦瘤等自身成長歷練的生命故事,與在座近150位信眾分享修行在生活之中的體驗。法師曾前往靈鳩山探訪當初佛陀說法華經的聖地,看見當地貧困生活品質與貧瘠的土地,與他曾嚮往的說法淨土有很大的落差。所以他發願來世願意成為最貧瘠土地上的一位農夫,協助大眾獲得收穫的喜悅。

 

 

果興法師表示,確立發願與人生的方向,是在腦瘤術後休養期間,整理聖嚴法師著作資料時,發現菩薩行的手稿紙張,從「菩提心為先、利它為第一」的文字中獲得啟發的。如果人人可以時時提起修行菩薩道的初發心,不執著自我而助益眾生,以此修行並與環境成就正向的循環,相信人間淨土的實現並非遙不可及。

 

人們離不開生老病死,世間萬物也在成住壞空中循環。果興法師以大乘稻稈經中的水稻來闡述因緣法對事物成敗的看法。水稻成長是由種子到發芽長莖梗,最後開枝散葉到結穗成果,期間經歷各種階段缺一不可,這就像各種緣法的聚集,來成就一個事物的圓滿。如果大家都可以用這樣的心態來看待事件的成敗,就不會太執著於得失之間。

 

 

近年來果興法師歷經兩次腦部手術,身體上也有大大小小各種不適症,因此他幽默地表示他現在活著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,所以有多少時間可以做多少奉獻的事就去做。法師希望人人可以活得有尊嚴與快樂,並將這份尊嚴與快樂分享給大眾,這樣的利益比捐錢更有意義。最後法師給在場信眾最誠心的祝福是「活在世間,就是佛在世間」。